第(1/3)页 苏克萨哈斩杀督粮官这件事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 毕竟苏克萨哈是主子,督粮官是奴才。 主子杀奴才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也是天经地义的。 何况这督粮官本就有错。 粮食已经这么少了竟然不第一时间禀报,也从侧面反应出宁完我对粮食储备不关注。 这当然是失职渎职。 事实上,苏克萨哈一直觉得宁完我处理内政的能力很差,更多起到的是一个谋士的作用。 也就是清廷现在没人用了,不然怎么也不会让宁完我来挑大梁啊。 苏克萨哈很庆幸康熙皇帝让他来了,他若是不来山东真的要出大问题。 丢掉江南后整个北方各省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但是还是有的稍好一些的。 譬如北直隶的粮食储备就很充足。 这当然和京师位于此有很大关系。 京畿重地不多储备些粮食怎么能行? 苏克萨哈知道山东的粮食危机已经到了即将爆炸的地步,所以第一时间写了一份折子命人火速送往京师。 他将粮食短缺的情况又添油加醋了一番,相信主子爷看到后会第一时间拨粮的。 只有粮食问题得到解决了,苏克萨哈才能沉下心来处理叛军的事情。 作为经历过辽东时期的老旗人,苏克萨哈十分清楚对汉人既不能逼得太紧,也不能太过宽松。 逼得太紧,他们则可能像山东各地那样轮番起义,弄得朝廷一头包。 若是政策宽松,这些汉人又可能蹬鼻子上脸,继续索取更多的利益。 努尔哈赤统治时期,对辽东汉人进行大清洗,杀的辽东汉人十存其一。 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入关之后,在经历了最初的跑马圈地和逃人法之后,清廷的政策趋于宽松,以至于有些人忘了尊卑贵贱,觉得朝廷人善可欺。 苏克萨哈觉得是时候恢复顺治初期的政策了,绝不能由着这些汉人为所欲为。 倒是从淮安和徐州来的溃兵让苏克萨哈觉得有些头疼。 这两地的士兵加在一起足足有五万人,不是个小数目。 五万人就是五万张嘴,山东如今又粮食紧张,苏克萨哈就想着能不能把这包袱丢到别的地方去。 最近也是最好的选择就是河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