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巴金与王濛-《年代:激荡1977》


    第(3/3)页

    ……

    从主编办公室到图书室、贮稿室、临时开辟的简单印刷小房间,巴金带着聂子航参观了一圈。

    两人闲散到了南京路上,老人则边走边说着:

    “自1956年以后,我很少参与编辑部的管理事宜,大多数重心用来审稿、看稿,挖掘有价值的文坛新人。”

    关于1955年的事件,聂子航有所耳闻,但知道的不多,此时也不方便细问,只能从巴金先生的口吻中窥见一麟半爪的无可奈何。

    于是他只作点头附和。

    “咱们编辑部的年聚,也是从前的老传统了,那是52年的时候,几个老友在304室里一边取暖一边商量《文艺月报》的创刊事宜,所以沿袭至今。

    可惜的是,今年能来参加的作者没有几个。”

    巴金与聂子航走到附近的一家书店旁,柜台前排起了一条长队,似乎是在购买一套崭新的《三国演义》。

    “《潜伏》是一本好书,虽然与眼下的主流文学理念不符,但其中透露的精气神,正适合这个年代阅读。”

    听到这番话,聂子航失笑着坦诚道:“主编,说实在的,我很担忧能不能把这本书写好,虽然有了情节,有了大纲,但一旦读者多了起来,反对的声音多了起来,我怕会受这些意见的影响。”

    巴金转头看向聂子航,笑道:

    “能够仔细阅读读者的意见并进行思考,说明你是一个善良的作者。

    但作者有时候也需要无情一点,就像一碗老燕京豆汁,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这些都是很自然的事。

    还是那句话,兼听则明。”

    聂子航稍有释然地点了点头。

    “去年冬天的时候,王濛先生从西北寄了封信给我,想请我帮忙找一位能够合著散文集的青年作者,你有没有这个想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