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意外发现天国遗物-《天下无局》
第(3/3)页
那些极度热爱养生的有钱人,都会购置一张小叶紫檀的架子床、罗汉床,作为传家之宝。
从这张条案,我就能猜到,原主人的生活并不富裕,空有板材而无余力将其制成家具,只能是鱼目混珠,聊以自慰。
如果不是恰好站在阳光的上风口,我也看不见木材上的星星点点。
当然,如果不是一场意外的祝融之乱,条案完好无损,也不会有人察觉,一张普普通通的核桃楸条案里面,竟然暗藏玄机。
我走过去,低头看看摊子上摆的东西。
有粗瓷瓶、民国像章、袁大头、竖版古书、搪瓷脸盆、玉石镇纸、黄铜子弹壳、木头枪托……
我皱着眉头思索,这些东西里的哪一件能跟条案扯上关系?
看到条案,只是第一步。
能够使用夹板手段制作条案,其年代应该是在清末,并且京城一带的遗老遗少家中,总有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习俗。
找到条案的出处,才是第二步。
朽木变成金条,完全依靠的就是它的传承脉络。
如果它是老佛爷或是明清两代那位名人雅士用过的,价值就要扶摇直上了。
我把那串像章拿起来,一枚一枚翻看。
摊主是个镶着金牙的秃头,笑嘻嘻地介绍:“都是乡下收来的,兄弟,喜欢就都拿去,一百块钱一个。”
小马路这边一直都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这些像章锈迹斑斑,品相差到了极点,别说是一百块钱,就这一长串总共卖一百块钱,都没人想要。
看完像章,我又翻那本古书。
那是一本账簿,每一页都是工工整整的繁体小楷。
这些文字和事项上看,跟行军、打仗、战利品有关。
不过,记录中使用的都是暗语。
长枪用“火棍”代替,短枪用“笤帚”代替。另外有一项名为“长毛滚珠子”,代表的应该是“首级”。
华夏暗语历史悠久,如今在港岛、南洋一带,仍然在大量沿用。
“小兄弟,喜欢这东西,拿回去当字帖挺好的。俺们乡下人不懂,也不写毛笔字。你买像章,这本书就送你……”
摊主很热情,但很明显,他连自己卖的是什么都不知道。
“城破,木棺十二,金丝楠木千年材,内有干人各一,奇极,不朽,栩栩如生。记之,报文正公阅,火烧七昼夜,不死,不朽。”
这段话的后面,有一个华夏农历日期——同治三年七月十九。
只要熟悉华夏历史的,都知道这本账簿出自何处,破城究竟破的是哪座城,文正公指的又是谁?
如果条案中的金丝楠木跟“破城之战”有关,那就真的太有价值了。
历史上,围绕“破城之战”,遗留了无数不解之谜。
最令史学家疑惑的,就是破城之后渺无踪迹的“天国宝藏”。
“好东西,好东西……不管什么法子,今天这些东西都要拿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