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心急吃了热豆腐-《朕有一位武姓皇后》
第(2/3)页
朕闻参加科举学子们只要通过省试便可取得功名,得获官身,而后只需再由吏部进行复试,选定官职之后,便可直接走马上任。科举之事关乎国本,岂可如此草率,仅凭一场省试便授予官身要职?故而朕想取消吏部复试,将其改为殿试。”
“何为殿试?”听到李缙要取消吏部复试这个科举的最终环节,改设为殿试,武孤菱这才表露出了一丝兴趣。
“这殿试就是字面意思,即把通过省试的考生,全部聚集于宣政殿,由朕和皇后亲自出题考较,选定优劣之后,再决定是否授予其功名官身,故称殿试。”
听完这句话的武孤菱眼中一亮。
自己临朝称制之后,就一直苦于没有得力的帮手。虽然自己内宫中选拔和培养了一批有才智的女官留在自己身边,充作帮手。但女子终究无法和男子一般,能在站在外朝之中参知政事。可迫于门阀的阻碍,自己也无法在朝堂之上选拔出一批亲信官员。
李缙方才说要把科举移交给礼部,自己之所以没有反应,一是因为自己心中略有不满,毕竟李缙已经答应了自己,不会插手朝政。可转眼就和自己说道,意图改制科举。
再者,把科举诸事从吏部挪到礼部,这虽然可以削弱了吏部的权利范围,但究其根本无非是把科举从一个门阀挪到另一个门阀手中,究其根本,并没有改变什么。
可现在李缙却说,其改制科举的举措是取消吏部复试,改为殿试,让自己和他亲自去考较学子,选拔官员?
大周现行的科举制度,大多承袭于前朝,考生来源主要分为生徒、乡贡、制举三类。
“生徒”是出身于国子监六学的学子;“乡贡”则是通过州县地方选拔考试而选送到京城的学子;“制举“就是由皇帝钦点的考生。
可自打李缙登基之后,实际上考生的主要来源只有两类,即生徒和乡贡。
可生徒们就读的国子监六学,基本只招收八品以上的官员子弟。这些入学的官家子们多出于勋贵世家和地方豪族。而乡贡学子们多数卡死在吏部复试这个关卡上,所以这两年的科举考试,已然成了勋贵世家们为自己在朝堂上补充新鲜血液的最佳方式。
可若是能按照李缙所说的那样改制科举,就大不一样了。不仅可以断去勋贵世家们科举优势,更能让自己通过科举选拔出不少能为己用的新晋官员。这就等于把科举选官的最终决定权,送到自己这里来了!
但武孤菱还是有些不解,这几日自己给李缙的难堪不在少数,为何李缙还要给自己送上这样一份大礼呢?
“陛下为何突然想要改革科举”
“朕想选纳一批官员,在户部之外,设立一个衙门,来操办国债,为国库筹措银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