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戴高乐-《影视世界的见证者》
第(3/3)页
为战后的法国寻找到自己的国际位置——
那就是除去要努力将法国本身治理好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在超级大国控制下的国际舞台上,争当一个重要角色。
政策的宏伟,在于坚持认为法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在世界舞台是一个大国,并建立支持这个要求。
基本原理则是:法国不应该依靠任何外国,其生存期(创建的法国核威慑),法国拒绝屈从于任何外来势力,无论是联邦或苏联。
简单来说,戴高乐主义就是——法国必须是大国!
而且反对霸权,除非我就是霸权。
欧洲需要一个领头羊,带领大家反对霸权,我戴高乐觉得法兰西就不错,足以当此大任。
这一主义,为法兰西奠定法国五常地位的基础。
在六十年代,戴高乐力主法国发展核武器,对联邦的霸权提出挑战,并投票反对英国进入欧盟……
这一系列举措重新使法国恢复了大国地位,捍卫了法国在全世界的荣誉。
无愧天降猛男称号!
不过,这一则新闻没有吸引联邦民众太久,只是成为一时的热点。
毕竟,属于时代的颜色已经逐渐消失,连当初三巨头都齐齐落幕了。
且法国不是英国,联邦人没什么特殊情怀。
现在的联邦,已经在经济发展的氛围中,进入了娱乐时代。
在大多联邦人看来,马龙·白兰度耍大牌和妻子闹离婚的新闻,都比外国换了一个执政者让人更感兴趣。
(做个小调查,不要百度,谁知道2023年意大利总理是谁?)
而且,这些这几天,又一件热点新闻,占据了所有头条,话题快速转移。
联邦的报刊已经被“音乐之声”刷屏了。
《芝加哥日报》:“我该如何称赞这部电影,他拍摄出来了我能想象到的所有美好!”
《华盛顿邮报》:“五天票房一千三百万,下滑幅度低于美丽人生,他才是好莱坞的票房之王!”
《加州工人报》:“伊丽莎白·泰勒的表演是颠覆的,从今天开始,她就是玛利亚。”
《曼哈顿热约》:“sun的经典服饰,泰勒提前给出了我们一个惊喜。”
《纽约时报》:“家庭的温暖、孩子的同趣,所有的家长都该带着孩子去看看音乐之声,自1946年婴儿潮之后,许多联邦夫妻还没有学到应该如何做好父亲、母亲,里面给出了最正确的师范。”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