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无利不起早,若是利益没有大到倭寇无法拒绝的程度,他们为何会远渡重洋,抛家弃子来到大明东南沿海劫掠?吃饱了撑的吗? 一开始他们肯定是满足于东南沿海各大豪商的豢养,但后来渐渐的就不满足于此了。 具体两者的关系究竟如何,朱由榔还要命人仔细去查,但眼下他急于听一听郑经怎么说。 “接着说下去。” 郑经点了点头,沉声道:“陛下,据臣所知,倭寇基本上都盘踞在了泉州城以外的散落的几十个小岛上。这些小岛基本上都是无人居住的,不过也有一些是当地渔民定居的小岛。” 朱由榔微微颔首。 “这么说来,他们也是很谨慎了。” 如果倭寇只是盘踞在其中几个小岛的话,明军应对起来很是轻松。 只要封锁一定的海路,基本上就可以瓮中捉鳖。 但如果倭寇分散在几十个小岛,情况可就完全不同了。 明军的水师规模数量虽然庞大,但也不是无穷无尽的。 虽然勉强可以封锁海路,但是如此一来兵力就会相当的分散。 这样倭寇就相当于寻觅到了可乘之机。 即便正面战场上倭寇赚不到便宜,也完全可以利用机会跑路。 明军是不可能全部封锁之的。 这也是困扰朱由榔的一大难题。 沉默了片刻,朱由榔吩咐道:“明日一早,爱卿带朕去看看,朕也想要看看如今泉州水师是怎样一副模样。” 朱由榔要做的可不只是鼓舞士气那么简单,而是想要针对性的做出调整。 要想做到万无一失,就不能留有任何的隐患。 朱由榔当然是相信郑经的,但郑经毕竟太年轻了,有些地方难免会有疏漏之处,朱由榔要做的就是查漏补缺,将能够做到的事情做到极致。 …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