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然,这些话王贺年是万万不敢说出来的。 “京杭大运河很重要,不少江南的商人靠着它发家致富。但是那是大明刚刚建国后的一百年内。之后京杭大运河因为泥沙增多,疏于疏通以及税卡过多,许多商人都不愿意走了。他们不走京杭大运河,难道走陆路吗?那样运输成本高不说,消耗还更大。这当然不是唯一的选择,所以他们开发出了海贸。” 朱由榔就像是开了上帝视角一样,向王贺年科普着。 而王贺年当然不知道朱由榔这些信息的来源,一时间听得是如痴如醉。 “本朝秉承祖制,而祖制是太祖皇帝定下来的那就是寸板不得下海。后来虽然有永乐大帝的郑和下西洋,但那毕竟只是朝廷层面的,民间依然难以获得许可。后来到了隆庆朝,才开了福建月港几处小的港湾并没有全面开海。那么这些商人想要走海贸就只能走私。走私是什么,走私就是没有得到朝廷的许可而擅自进行海贸。他们为此要承担极大的风险,既有被朝廷发现惩处的风险也有遇到海盗的风险。” 朱由榔顿了顿,咽了一口吐沫,见王贺年听得如痴如醉,遂又接道:“为了防止被朝廷发现惩处,他们就花重金买通官府。只要当地的官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基本上就不会出问题。要想防止被海盗劫掠,他们有两个选择。其一是给海盗孝敬,其二就是自己变成海盗。” 王贺年听到这里,直是大为惊讶。 “陛下是说,那些江南的商人中有不少自己就是海盗?” “当然。” 朱由榔很清楚这一段的历史,他也不介意向王贺年介绍一番。 “所谓海盗就是海上武装,他未必靠打家劫舍为生,那只是其中的一种,还有一种就是保护这些富商的。其实嘉靖朝肆虐的倭寇不少都是这些富商豢养的海商武装。其中真的倭人很少,基本都是假倭。” 这个就完全是王贺年的知识盲区了。 这更加增加了他对皇帝陛下的崇拜。 皇帝陛下虽然高高在上,深居于皇宫之中,但并没有被蒙蔽双眼,依然能够体察民情,对民间的事情了如指掌。 王贺年身为锦衣卫指挥使,有些事情甚至没有皇帝陛下清楚。 这让他觉得十分的愧疚。 “陛下,那这些所谓的假倭也会袭扰百姓吗?” “有的会,有的不会。毕竟虽然他们一开始是当地豪商建立用来保护海上贸易的。但人心一旦贪婪起来,很多事情就不会按照原先既有的方向发展了。” 朱由榔难得和臣子聊这么多,一时也是兴起便接着说道:“就比方说这其中的一些海盗不满足于只给豪商护航,也就会趁机壮大自己的实力,最后尾大不掉独立门户也不是不可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