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往往他会骑马在地势较高的位置观察不远处发生的一切。 有道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李定国这么做也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抽身而出,作出更合理的判断。 这个习惯他已经保持了很久了,屡次帮助他在战斗中反败为胜,最不济也能够突围成功全身而退。 只是这一次李定国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在邻近村庄歼灭少量奥斯曼军队让明军和李定国都产生了错觉,认为奥斯曼人不堪一击。 但在正面交手之后李定国才发现,奥斯曼人的战斗力远远比他想象中要强。 这个战斗力不光是体现在爆发力层面,在持续性和韧性方面奥斯曼人也展现出了绝对强大的统治力。 一场闪击战足足打成了拉锯战,这是李定国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速战速决的重要性。 本来联军的气势是极盛的,但如果迟迟不能打开局面,士兵们的心态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虽然李定国不必担心波斯军队反水,但拖下去对他们来说总归是弊大于利的。 这是一个三方混战,战至中盘根本不可能抽身而出。 所有人都拼足了气力想要克敌制胜。但命运的安排往往就是如此的诡异。 这一方刚刚占据了优势那一边又及时的把局面扳了回来。 你来我往,轮番占据优势,谁也无法一拳把对手彻底打倒。 这令李定国十分无奈。 如果在开战之前,明军还可以通过投掷土手榴弹的方式给予奥斯曼人以沉痛的打击。 可现在都已经是近身肉搏战了,土手榴弹自然是不能再投掷了,不然伤到自己人怎么办? 李定国可不想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 奥斯曼人的强势之处在于很会合理利用战场。 他们发现这一片区域鲜有植被覆盖,几乎没有掩体,便从一开始把火炮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而明军和波斯军队显然是轻敌了。 所以一开始并没有用火炮轰射,只是在奥斯曼人动手后才回过神来进行反击。 这一来一回大不相同,奥斯曼人神不知鬼不觉的在战场之上占据了优势。 李定国好恨,他一开始就应该把奥斯曼人当做最强大的对手对待的。 如果他把奥斯曼人当做八旗对待,也不会是现在这种焦灼的局面。 但是现在说这些显然太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