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刘兴明对于萨非帝国的了解只停留于纸面上。 这还是皇帝陛下早先写过一本《论波斯帝国史》的功劳。 以皇帝陛下的论调,萨非帝国的统治者沙赫是根正苗红的波斯人,这直接决定了其立国的正统性。所以皇帝陛下也把萨非帝国叫做波斯第三帝国。 与之相类似的,皇帝陛下还写过另一本书,叫做《大食异变史》。 这本书讲的是大食帝国如何一步步的被奥斯曼帝国取代,哈里发如何一步步的成为苏丹。 本来刘兴明对这些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的,但通过阅读这两本书籍,刘兴明对类似的知识有了个大差不差的了解。 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真的有一天会作为使者出使萨非帝国。 就像是当年张骞出使西域一样。 当时的西域对于大汉也是几乎陌生的存在,但正是因为张骞的出使,使得西域一步步的走到大汉的治下。 如今大明面临的几乎是同样的问题。 区别就在于刘兴明要去到的地方是更远的萨非帝国,比西域更远的地方。 准备工作自然是要做的充足一些的,刘兴明首先从李定国那里取来了国书。 这是皇帝陛下写好的成稿,只是没有明确使臣,只提到了由李定国全权负责。 所以李定国又写了一份亲笔书,提到了授权给刘兴明的细节。 如此一来刘兴明就成了名正言顺的使者,可以代表大明出使了。 但这只是解决了身份问题,还有其他类似的问题。 其中就有礼物的选择。 说是礼物也好,说是赏赐也罢。 总之多少得有个表示。 这个礼物不见得有多贵重,但多少要有代表性。 刘兴明的选择其实有几个,其一是瓷器,其二是丝绸,其三是茶叶,其四是漆器。 这四样都是大明如今最能拿出手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 当年丝绸之路极盛之时,这四样东西也是在丝绸之路上广泛流通的。 这四样东西着实是各有千秋,刘兴明一时就犯了难,他遂第一时间前去向李定国请教。 晋王殿下见多识广,这种事情一定有主意。 果不其然,李定国在听了刘兴明的奏报后稍加思索就选择了丝绸。 道理嘛也很简单,瓷器漆器虽好,但毕竟不易于长途运输,很容易碎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