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见李定国大军越来越近,赵炼撩起官袍下摆小跑着上前几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道:“下官赵炼恭迎晋王殿下,晋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李定国见一个绯色官袍的文官跪倒在地,直是眉头皱成一团。 这文官也太没骨气了吧? 其实在崇祯朝的时候文官的地位是远远凌驾在武将之上的。 文官驾到,哪怕是品级比武将低,武将也得下跪行礼。 若不忍气吞声把文官伺候的舒服了,轻则被扒了裤子打一顿板子,重则掉了脑袋。 届时文官只要编造一番理由,就可以平安无事。 文官眉毛一皱,武将人头落地,这种事情在崇祯朝屡见不鲜。 以至于文官跟武将之间的关系十分畸形紧张,也为崇祯末年的局面失控埋下了伏笔。 现如今却是风水轮流转了,武将的位置直线上升,文官的地位却下降了不少。 这也是很合理的,任何王朝开国之时武将地位都是远高于文官的,毕竟有着莫大的功劳。 南明虽然不算完全的开国,但说是再立新天也没有任何毛病。 “起来吧。” 李定国却没有任何一点享受的感觉,抬了抬手示意赵炼先站起来。 “多谢晋王千岁。” 赵炼一脸谄媚,狗皮膏药一样的贴了过来。 “赵知府,如今这西安城中可有足够的营房供大军居住?” 其实若论对西安府的了解,恐怕没有几人可以比得过李定国。 当年他就是跟着张献忠从陕西起事的,之后北伐也是李定国主攻的西安。 至于夔东诸军自然也是对西安十分了解的。 闯营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 李定国之所以这么问还是因为想要让将士们尽可能住上好的营房,居住环境更好一些。 毕竟离开西安一路向西,就没有像样的大城了。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句话放到大明,把阳关换成西安也没有任何的问题。 嘉峪关虽然也是城池,但其实小的可怜,根本不可能容纳下十万大军,注定要有人住在城外。 但西安府就不一样了,如果挤一挤十万大军也是能够进驻城中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