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也实在太令人惊讶了。 要知道这些在崇祯年间可是明军和清军锱铢必较绝对要拼死拿下的城镇,而眼下竟然不设一兵一卒。 康熙和孝庄到底是怎么想的,当真是觉得死守沈阳能够守得住吗,还是说他们被吓破了胆不敢再向这些重镇派驻军队了? 不管是哪一种,对朱由榔和明军来说都可以算是绝对的好消息。 过了西平堡,明军十数万大军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渡过辽河。 这个季节辽河的水位还是很高的,明军要想渡河只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选择一处水位较浅的河湾然后硬生生的趟过去。 另一种就是寻找渡船渡河。 后者显然不现实,毕竟即便能够找到渡口和船夫,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凑够足够十几万人渡河的船只。 要是一批批的来拉人渡河,等到渡河结束都不知道要多久了。 这个时间朱由榔是等不起的,他相信明军同样等不起。 所以朱由榔便下旨命斥候寻找适合趟河的浅湾。 辽河很长,但明军的斥候足够多。 所以要想找到这样的浅湾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 朱由榔的心理预期是半天左右的时间,没想到将士们只用了不到两个时辰就找到了。 朱由榔大喜之下便命人带他去看。 李定国、郑成功等一干将领护驾左右。 相较于中原的大河,辽河的宽度不算宽,这一处河湾更是显得尤其的浅。 朱由榔看到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真是天佑大明啊。 一应事宜准备妥当后,朱由榔便下令大军渡河。 其实渡河的时候还是很危险的,如果清军设了埋伏,在明军渡河到一半的时候发起进攻明军将陷入两难的境地。 继续渡河的话要面临清军的进攻,不渡河要收回来的话就前功尽弃,同样要舍弃一部分的军队。 所以朱由榔把准备工作做到了极致,确保这一代没有清军主力后才下的旨意。 这一次郑成功部士兵首当其中,因为他们大多是水兵,对渡河并不恐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