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天子迁都之后,最感激的莫过于京畿地区的寒门子弟了。 这些读书人没有什么背景,往日里只有仰仗三年一次的大比。 要从无数人中削尖脑袋挤破头脱颖而出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但陛下给了他们机会。 一次恩科就相当于额外的三百多名额,事实证明寒门子弟的战斗力并不差,只是没有一个表现的机会罢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政(实习),新一批中式的进士授官。 当然这不包括排名靠前的那一批庶吉士。 这些幸运儿会在翰林院里一边学习一边做清流官,之后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除此之外,普通进士如果能够留在京师也是一件极为值得庆贺的事情。 毕竟是天子脚下,随时有表现的机会,晋升的机会更大一些。 若是外放做个州县官说的好听一点叫做天高皇帝远,可以做土皇帝。 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做了啥皇帝也不知道啊。 皇帝都不知道,朝廷都不知道,你还指望升官? 能获得个中上的考评就算不错了。 至于升官...只能慢慢熬资历了。 但是能否留京任职全凭吏部决定,据说托关系托人都不好使。 没被选中的官员只能灰头土脸的去往吏部办理手续,然后在三日内离京。 吏部的文书上都写的清楚,赴任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果错过这个时间便相当于是有责任,要被追责的。 赵务本却不用担心这些,原因很简单,作为状元他不但能够留京,还能直接去翰林院。 他不仅能直接去翰林院,还可以直接做官,正六品的翰林编修。 就因为他写了一篇策论,入得天子之眼,故而人生命运便开始转变。 其实赵务本也没想过能得状元,但如今现实就是如此。 今天就是他去翰林院报道的日子,赵务本起了个大早梳洗。 之后他换上了崭新的官袍。 虽然是翰林清流,但毕竟是六品官,按照大明的规定不能穿朱色官服,只能穿青绿色的袍子。 赵务本倒是无所谓。 反正他现在这个出身,只要熬上两年资历,一定可以做到六部官员的,到了那时至少是五品上,甚至还可以混到四品。 赵务本还愁穿不了绯色官袍吗? 却说赵务本来到翰林院后,自有吏员将他引到了正堂。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