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皇帝陛下已经定了调子,众人自然知道该怎么说了。 李定国稍稍思忖了片刻,继而说道:“臣以为可以先行准备粮草,等到开春便可出关进攻东虏。” 在李定国看来,既然几日前明军已经夺回了山海关,那主动权便算是掌握在了明军手中。 什么时候打,怎么打自然是明军说了算。 在速战速决这点上,李定国和皇帝陛下以及郑成功的看法是一致的。 养虎为患,后患无穷。 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个隐患,难保清军几十年后不会恢复到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的战斗力。 真要是那样,双方之间的战斗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苦的还是百姓。 李定国此刻和大明的百姓一样无比期待一个盛世治世的到来。 早一刻结束这一切,百姓们就能早一刻过上好日子。 “具体怎么打,诸位有想法吗?” 既然思想上已经统一了,下一步要考虑的自然就是具体的作战计划了。 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毕竟当年萨尔浒之战就是盲目的分兵导致被各个击破。 如今明军虽然有优势,但优势还没有大过万历朝吧。 还是不能太过掉以轻心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应当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就像北伐时一样。” 其实李来亨一直有思考过讨伐辽东的问题。 他觉得辽东的地盘虽然不大,但是也算是块难啃的骨头,一定不能盲目自信,必须一场仗一场仗的去拼,这样才有较大的胜算。” 稍顿了顿,李来亨接道:“陛下,臣以为或许可以恢复当年孙督师的策略,广修戍堡逐步推进。” 孙督师? 孙承宗。 朱由榔对孙承宗当然不陌生,前世他每每读到史书这一段时,都会被孙承宗的举动所折服。 其实明末并不缺乏好的将领,至于统帅级别的人物也不少。 但为什么总是功亏一篑,也不完全是清军离间计的缘故。 崇祯的多疑和优柔寡断也负有极大的责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