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除了吏部,就是户部最重要了。户部管钱,是朝廷的钱袋子,非心腹不能居之。为父也想过让你去户部,但你要知道户部也是纷扰最多的一个地方。去了户部,很难保持出淤泥而不染,与其被人浸染同化,还不如根本就不进这个大染缸。” 郑成功毕竟是国子监出身,对于清廉还是看的比较重的。 倒不是他不信任郑经,而是觉得没必要冒这个险。 “除了吏部、户部。其他几个部门都差不多。别看兵部、刑部是实权衙门,但戾气沾的太重,为父不希望你去。剩下的就是工部和礼部了。两者虽然都是清闲衙门,可地位却是大不一样。或者说工部是清闲,礼部是清贵。” “这个儿子知道,大明有不少阁老都是从礼部出来的。” 郑经找到机会插话道。 “你啊,倒是个鬼机灵。” 郑成功点了点郑经道:“其实呢,为父也是存了这个心思。礼部清贵,但礼部出身的官员将来没有混的差的。以你的资历和为父的影响力,要想保你将来入阁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前提是你得争气考个功名。” 大明官制又分荫官和科举入仕。 前者靠的是老子,后者靠的是才学。 以郑成功的身份,要想给郑经在礼部讨要一个荫蔽官自然是动动嘴皮子就行的。 但要真相混到高位,没有科举出身的不可能的。 郑经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可他疑惑道:“如果父王真的希望我走科举这条路,又何必让我现在就去礼部任职呢。本朝可从未有过先做荫蔽官,再考科举的先例啊。” 郑经这话说的不假,能混荫蔽官的多半是纨绔子弟,有几个愿意再去考科举的? 换句话说能够躺着赚钱,为啥还要努力呢?这不是跟自己找罪受吗?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何况为父觉得这最多只能说是惯例,还不能说是规矩。” 郑成功的态度却似乎很坚决,他稍顿了顿道:“经儿,别的事情你不用去想,只要按照为父说的去做就是。” ...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