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孝庄想要退守关外的想法不是一天两天了,中原虽然安逸,但日子过得久了总觉得让人失去了进取心。 皇族们如此,八旗子弟们也是如此,再英勇的勇士在蜜罐里泡的久了,也会变得绵软无力。 在孝庄看来,八旗军如果能够回到辽东,在关外卧薪尝胆几年,未必不能回到当年的战斗力。 到了那时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一样可以入关和明军争夺天下。 当然一切都是正面战场溃不能敌万般无奈下才做出的选择。 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孝庄是不会贸然退出山海关的。 不到最后一刻,谁也说不准。 当然,这件事情只有孝庄和遏必隆、索尼几个知道,即便是八旗军内也是完全控制消息的。 但晋商们却是通过自己敏锐的嗅觉捕捉到了一些信息。 首先拱卫京畿的清军调动频繁,且有不少往山海关方向去了。 其次也有不少粮草往山海关方向运去。 种种迹象表明清廷真的可能要放弃京畿了。 晋商之所以能够有今天,靠的就是敏锐的嗅觉。 如今大部分晋商家族的话事人齐聚京畿,多事之秋共同商议如何保全家族的利益。 如果清军真的要撤出关的话,他们该何去何从? “王老太爷,您德高望重,就说一句话给大伙儿开开眼吧。” “是啊王老太爷,咱们现在是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明军若真的打进京畿来,清军一拍屁股跑了,咱们怎么办?就凭咱们做的那些事,朱家皇帝不可能饶的了我们吧?” “是啊是啊,朱皇帝向来刻薄寡恩,他不可能饶过我们的。我们得早做计较才是。”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何老太爷说的是。” “咳咳,既然各位这么给老朽面子,那老朽就出来说两句。” 王家家主清了清嗓子道:“朝廷的事本来咱们不该过问。可事关家族利益,由不得我们不多留个心眼。” 他稍顿了顿,继而接道:“还是开始往关外转移一些财产吧。这样就是朝廷真的要出关,咱们也不会两眼一抹黑。” “王老太爷说的是,可咱们山西老家怎么办?” “都什么时候了,还操心山西老家的事情。” 王老太爷无奈的摇了摇头:“能带走的就带走,带不走的就算了。主要是把家眷都尽可能的转移,只要人在希望就在。” 活到他这个岁数,许多事情都看得清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