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却说信使灰溜溜的回到了西安城,将李定国的话原封不动的带到。 李国英听罢心已是凉了半截。 失望之后他极为愤怒,毕竟李定国连一丝一毫的犹豫也没有,这让李国英没有一丝一毫的可乘之机。 李国英准备了一肚子的坏水,结果李定国根本不接招。 这就好似蓄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别提有多难受了。 事已至此,李国英只得做好开战的准备。 一仗不打直接跑路肯定是不行的。 且不说别的,李国英还想看看双方之间的差距,万一西安守住了呢? 能守住就守,守不住就跑,反正李国英稳赚不赔。 西安这样的坚城,守城器械物资肯定是充足的。 光是大炮就有几十门。 虽然其中大部分已经不能使用,但还是有一部分可以派上用场的。 至于城中青壮被李国英全部拉来充作辅兵准备应战。 这些民壮虽然十分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 没办法,刀在这些清兵手里,他们但凡说出半个不字,人家一模脖子他们也得去见阎王。 为了活下来他们只能委曲求全,能活一刻是一刻。大不了等到李晋王下令攻城后,他们再趁乱找个机会逃跑就是了。 李国英本人则是一直在城头监督备战,丝毫也不敢掉以轻心。 这一战可谓是他经历中最重要的一战。是继续做军阀还是做一个流寇就看这一战了。 ... ... 三日的期限转瞬即至,李国英并没有打开城门投降的意思。 李定国遂在第一时间下令攻城。 明军先用火炮轰城,准备压制住清军的火力,随即大军再正面进攻。 可谁料李国英早有准备,把明廷太祖、成祖以及当今天子永历皇帝的画像拿了出来挂在了城头之上。 这下李定国人都傻了。 他不得已只能下令停止炮轰,原本计划中的强攻也得暂时先压下去。 思量再三,李定国下令鸣金收兵。 在想好应对之策前他可不能贸然进攻,掉进李国英的圈套之中。 却说明军鸣金收兵之后,中军大帐之中一时间争执的不可开交。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