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说好听点是苏克萨哈大权独揽,说难听点就是重担都压在了他的肩上。 平常应付各地的起义就让苏克萨哈焦头烂额。在得知郑成功已经挥师北上后苏克萨哈的心态彻底崩了。 现在看来太皇太后把他派到山东来不仅仅是救火那么简单,而是她老人家早有预料,未雨绸缪让他先占上坑啊。 郑成功是什么人?那可是名气丝毫不弱于李定国的存在。 苏克萨哈虽然一直未和他交手,但也是听说过郑成功的不少事迹。 和这样一个经验丰富的对手交手端是一点也不能犯错,有可能一个失误就葬送好局。 迫于压力苏克萨哈集结了能集结的全部兵力。 这其中包括了近二十万绿营兵,以及五万八旗兵。 二十五万兵力不可谓不多,但山东与南直隶接壤的地方太多了,加上漫长的海岸线,苏克萨哈觉得需要布防的地方很多,二十五万大军竟然完全不够用。 他不可能处处设防,那样兵力分散就相当于处处不设防。 作为一军统帅他必须要有所取舍。 经过一番讨论,苏克萨哈最终给登莱拨了八万人,剩余十七万人全部集中在了青州府和济南府。 其中济南府的兵力更多一些,足足有十万。 做出这样的布置就意味着把外围府县全部拱手让给了明军。 这样并不是无能的表现,而是负责任的体现。 苏克萨哈相信只要他守住了山东,届时朝廷非但不会怪罪他还会对他大加褒奖。 毕竟相较于几年前,清军的战力大不如前。 不光光是绿营,满洲八旗也是同理。 而明军在一系列胜仗之后已经起势,双方攻守之势异也。 对清军来说能够守住防线已经殊为不易,如果一味主动出战很可能落得一场惨败。 现在这种局面苟活才是最重要的,面子什么的完全不重要。 至于宁完我...就他现在这个鬼样子,苏克萨哈完全不会理会在乎他的意见。 他就老老实实的养病好了,打仗的事情就交给苏克萨哈全权负责了。 …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