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明军击败吴三桂,收复两广的消息传到京师,清廷上下一片恐慌。 孝庄作为如今清廷的话事人和实际统治者,心情可谓极为沉重。 吴三桂这条老狗虽然阴狠无情了一些,但毕竟是能够起到牵制明军的作用的。 只要吴三桂还控制着西南,就能起到威慑永历的作用。 永历不敢轻举妄动,清军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如今吴三桂这个隐患被解决,永历自然可以腾出手来毫无顾忌的北上伐清。 如今的孝庄对于清军的战力实在是没有什么底。 双方真的打起来,清军很可能是一场脆败。 但是如今清军确实不能再退了。 丢掉江南孝庄还可以安慰自己北方仍然在控制中。但如果连北方都守不住,清军难道要退出山海关外喝西北风吗? 辽东可是苦寒之地。当年八旗能够在辽东待的住是因为没有感受过中原的花花世界。 可一旦经历了这些诱人的东西,再想重回清贫的状态是绝无可能的。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为了不被明军赶到辽东去喝西北风,孝庄就必须硬着头皮撑起来,哪怕再难也得咬紧牙关。 值得欣慰的是,上次她敲打索尼和遏必隆后,二人还是很卖力气的。 不仅京师的官员、商贾们“捐银、捐粮”,就连外地的官员商贾也加入了其中。 在其中晋商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光是晋商八大家就捐出了足足两百万两白银。 这对清廷来说可是救命钱啊。 要知道如今运河被明军阻截,江南的赋税尽失,孝庄必须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恨不得将一枚银钱掰成两半花。 如果没有晋商捐出的这笔钱,很可能直接就崩了。 有了这笔钱至少还能续上一波命。 当然光有银钱和粮食是不行的,现在必须要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和战斗欲望。 不然战前说的好好的,一打就溃败,这谁顶得住啊。 孝庄特意把八旗的旗主们都叫来,给他们分派了任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防区,并对自己的防区负责。 孝庄最看重的自然是京畿。 但要想确保京畿地区的安全,就要保证有足够的缓冲,要保证至少河南、山东的安全。 换句话说就是一定要把防线往外顶,而不能一味的死守京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