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初胶州惨败,济席哈十分惶恐,生怕皇上会命八旗兵把他逮拿进京问罪。 皇上要摘了他的脑袋他是没有任何反抗的可能的。 可皇上隆恩浩荡,非但没有摘了他的脑袋,反而命他统兵再攻登莱。 若是济席哈这次再拿不下胶州就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了。 胶州城的地形济席哈在熟悉不过了。 其三面临陆,一面朝海。 清军能够进攻的就是三面陆门,至于水门是不可能打的着的。只有在拿下了胶州城后,才可能打开水门。 也就是说明军如果见势不妙,是完全可以主动撤走的。 这一点清军无能为力。 但是济席哈不在乎。 皇上给他的圣旨是一月之内光复登莱,至于能否全歼明军并未提及。 也就是说即便济席哈没有全歼明军,只要收复了登莱,就可以给朝廷写捷报。 退一万步讲,斩杀的明军数量不够,可以拿登莱的老百姓来凑啊。 反正谁也看不出来,借老百姓的人头一用有何不可? 这些百姓在济席哈看来犹如猪狗一般,便是全杀干净了也没什么关系。 他没有急着进攻,而是命十余万大军把胶州城团团围住。 胶州城不是济南那样的大城,十几万大军足足把它围的里三层外三层。 “传我将令,先射箭投书进城。” 济席哈这次命人写了几百份劝降书,命人绑在箭矢上射进去。 劝降书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让守将主动打开城门投降。 若是守将拒绝,清军开始攻城后只要破城必定会把胶州城屠的干干净净,鸡犬不留。 这也是清军一直以来的行事作风。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惨案。 凡是那些抵抗到底的破城之后都会遭到清军惨烈的报复。 济席哈虽然知道明军投降献城的可能性不高,但还是打算试一试。 反正试一试又没有损失。 这一次清军围城的军队很多,也许明军就动摇了呢。 ... ... 第(2/3)页